今天是个好日子,我的收获非常多。列举其中部分如下:
- 通过扩大微博关注人数,缓解了长期以来无法关注更多姑娘的困扰;
- 工作相当顺利,又交付了两个的项目,同时获悉还有更多的 Lisp 项目正在蜂拥而来;
我们招募到了第一个比较靠谱的实习生,下周一就过来跟我一起干活了;- 晚上的跆拳道课,挺喜欢的一个黑带姑娘终于放完假回来了;
- 我的跆拳道级位升到了 2 级 (红带),距离黑带就只剩一步之遥了;
- 顺利拿到了在网易期间行使的最后一笔期权收益,一笔巨款;
- 明天就是胡玥放完暑假回杭的日子,她今天给我打了个电话,我很高兴;
- 时隔一年以后,中秋前夕,获悉 PH 已经搬到了市区,并且就要结婚了。
近期的其他喜讯还包括:《Practical Common Lisp》中文版的编辑工作已近完成,经过出版社编辑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把每个句子都理得比较通顺了,我看了修改后的稿子,非常满意。
总而言之,可以说在我的辛勤工作和其他诸多努力之下,不但一切事务进展顺利,而且还往往超出了我的预期;而且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继续保持目前的工作状态和心态,2011 年的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还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在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社会贡献中,我有足够的 rp 去做任何事,那些整天盼着我在自我膨胀中走向灭亡的潜在不良分子恐怕永远也等不到他们期待的那一天了;时间已经多次证明了与我为敌是最不明智的行为。
新浪微博很好地保存了我的一些日常琐碎的想法,我很满意。微博的互动性很强,发文门槛和成本都很低,但也容易因为一些关注目标的大量转发带来阅读上的困扰——消息太多毕竟看不过来。我试图推广并且亲身实践的解决方案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自我限制关注人数(最初为 7 人,现在扩大到 50 人),另一方面自我限制每日发文次数(不多于 3 次,评论不限),我认为虽然这种做法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微博平台的发展壮大,但从长期来看却有可能达到一个均衡的格局:每个人有相对稳定的关注人群,每条消息都在某种程度上值得一看。
微博的强烈互动性似乎暗示着类似即时通讯领域一样的排他性,新浪一家独大的同时,其他微博系统就不可避免地萎缩了;传统博客作为个人站点的发布平台,在非注册用户也可以正常浏览的前提下,就不存在如此强烈的排他性,因此各家的博客都可以活得很好,公平竞争。
评论